前言
回顾2019年,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显然是一个“小年”,自2018年下半行业“遇冷”以来,2019年全年几乎被“低迷”的气息所笼罩,当“低迷”已经渐成新常态,短期内转好的“乐观”或将渐行渐远。当潮水退去,留下的是“还没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的叹息。
经历过机器人产业的“高光时刻”,迎来当下的“黯然时光”,如果将时间轴拉长,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依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不管是曾经的高增长,还是当下的低受挫,从成长周期来看,都只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成长节点。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装备载体,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环境及实体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周期性将很大程度上成为机器人产业不得不去遵守和敬畏的“规则”,周期性的迭代更替过程即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洗牌重塑及蜕变,其中能够真正预见周期并顺应周期的企业将能脱颖而出。
受宏观环境短期内回暖慢,实体经济依然面临较大增长压力,机器人需求呈分化态势,过去增量市场大爆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进入存量市场争夺与细分增量市场卡位的新周期,总体上或将延续低速态势。但从细分领域来看,依然可以看到亮点,如协作机器人依然逆市上扬,机器视觉热度延续,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开花,本体国产化份额稳步提升……
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
零部件:需求收紧,产销量下滑,零部件厂商承压;四季度开始订单有所缓和,大厂商在观望,小厂商在挣扎,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中;
本体:从整体市场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呈同比下滑态势,四季度开始,增速开始转正,下游需求呈分化回暖迹象。
从细分产品来看:
多关节机器人作为占比最高的产品,增长稍显乏力,呈一定程度的下滑;
SCARA机器人受到3C、汽车电子的影响,没能延续去年的高增长,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
并联机器人因基数小,2019年在食品、医药、日化、物流等领域有所突破,获得小幅增长,国产厂商表现亮眼;
协作机器人逆势上扬,2019年依然取得30%左右的增长,随着玩家的增多,各厂商销量逐渐开始分层;以发那科、安川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亦在协作机器人上推陈出新,开始发力,可以预见未来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会愈加残酷;
系统集成:当下宏观环境下,集成商业绩很大程度上受下游领域景气度的影响,汽车领域的下滑对相关集成商的影响尤为突出。2019年前三季度各集成商营收同比增速下滑明显,反映下游需求收紧,有效落地订单减少。大型集成商资金链紧张,以瀚川智能、江苏北人为代表的集成商成功登陆科创板,无疑给了行业新的信心,后续或将有更多的厂商尝试冲刺科创板;
下游行业:从下游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延续低迷态势,仓储物流、运输行业已开始呈现回暖的迹象,但依然处于较低增速水平;3C、通信设备领域受益于5G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向好,有望延续到明年,届时3C行业细分领域需求有望得到新一轮的释放。
相比2017年的行业“火爆”,2018年的“热转冷”, 2019年是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冷静”的一年,行业低速增长甚至下滑开始进入新常态,2020年行业有望缓慢回暖,但不具备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 随着2019年的逝去,2020年到来,对于机器人行业而言,留下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当低价竞争开始收效甚微时,说明价格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单纯依靠价格取胜的策略逐渐失效;当四大家族开始转身大力进入一般工业领域时,国产厂商才意识到什么是“狼”来了;当苹果、华为新一轮的创新来临时,5G、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AR/VR、智能电视等产品被赋予新的定义,3C行业的低迷或有望被打破,当机会来临时,往往是有所准备的厂商才能抓住…… 大环境遇冷对于企业而言,是挑战亦是机会,机会在于可以更好的梳理内部业务路线、研发体系、人才结构等,修炼企业内功;但最大的挑战是资金与订单的压力,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度加大,业务开展不顺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生存困境。回归商业的本质,现金为王,现金流作为企业“命运的咽喉”,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更大程度的影响和决定企业的生死和存亡。 为厘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脉络,把握市场走向,帮助企业投资决策,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在实地走访大量机器人企业、充分挖掘行业信息的前景下,编制了《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调研报告》。 本报告对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发展特点、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情况、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各应用领域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系统整理了重点企业调研数据、跟踪企业的发展动向,并前瞻性地分析了未来几年(2020-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对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为企业、投资者、证券公司以及希望投资机器人产业的人士,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